资讯详情

重庆废弃农膜:回收率达87.7% 大数据监管统筹覆盖

正文内容

作为全国“无废城市”建设“11+5”试点之一,重庆市在《重庆市(主城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了6大类45项指标,以及5大类111项具体任务。   方案明确要求践行绿色生活,如加强塑料制品管理,深入推进“光盘行动”,开展无废学校、无废社区等创建,限制一次性消费用品使用,开展“绿色快递 邮政城市”试点等。   值得注意的是,重庆市试点“无废城市”建设大大推动了废弃农膜回收处置的进程。   2019年,重庆市发布了《重庆市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试行)》,要求2020年实现全市废弃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每个赶集场镇至少设有1个回收点(站),每个区县(渝中区除外)至少建成1个贮运中心。   来自重庆市供销合作社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农膜回收率达到87.7%,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任务目标,部分区甚至达到了90%以上。作为大农村与大山区相互交织的“山城”,在废弃农膜污染治理形势相较其他城市更复杂的情况下,重庆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令人瞩目。   首先,构建一条有效的、完善的回收利用体系是关键。   重庆市由市供销合作总社牵头,拉出了一条农膜循环利用、农户积极捡拾、网点应收尽收、企业加工转化的创新产业链。“地膜每公斤1元、棚膜翻倍”,一方面,要调动农户收集废弃农膜的积极性。   “巴南区已建成村级回收网点220个”,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回收网点的覆盖为废弃农膜回收转运提供条件和渠道。据悉,截至2020年底,重庆市已建成乡镇和村级回收网点2300多个,农膜分拣贮运中心40个,实现了涉农乡镇全覆盖。   如今,“村、乡镇(街道)回收转运—区县集中分拣贮运—区域性加工”模式在重庆运转良好。   另外,市、区两级财政都在积极支持废弃农膜回收再利用产业。   据重庆市供销合作社表示,目前重庆市级财政资金保障机制中,农膜回收每吨补助2500元,肥料包装物回收每吨补助1000元,加工每吨补助500元。2019年到2020年,全市落实市级财政补助约6300多万元。   《重庆市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试行)》也曾明确表示,“市财政局负责废弃农膜回收利用财政资金预算管理,下达资金预算,开展财政资金监督检查”“废弃农膜回收采取现金收购、以旧换新、以物易物等方式”“市、区县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牵头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落实支持用地、用电、用水、信贷等优惠政策,扶持从事废弃农膜再利用加工的社会组织和企业”。   为了保障这条产业链中各方利益,办法还表示,要“做到明码标价,回收标准制度上墙”,回收加工企业“不得故意压低收购价格,无正当理由不得拒收”“废弃农膜回收加工企业依法纳入‘信用重庆’体系”。   这也牵涉到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监管,重庆市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综合管理平台已经启用,实现了对每个区县、每个镇村,以及每家加工企业数据的统筹监管。“运用大数据手段,让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监管更加精细、精准”,这就是目前重庆市农膜回收监管的真实写照。   而在促回收之余,重庆市也大力推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传统农膜。据了解,2019年至今,全市已经在29个区县开展加厚和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广示范,推广示范面积达到12000亩。   原标题:重庆废弃农膜:回收率达87.7% 大数据监管统筹覆盖

打开中招网APP查看更多信息
招标网首页 >

注册

客服电话400-633-1888
版权所有 © 2005-2024 招标网 zhaobiao.cn

该项目详情注册或登录后可继续操作查看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