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广东省加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

正文内容

大变革来了。县域医共体将设立唯一器械采购账户,统一使用目录,实行器械统一采购和配送、钱款统一支付。不仅如此,县域医共体可以在采购平台自行议价。 政府主导,三甲医院主动参团 10月16日,为加强广东省县域医共体建设,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东省加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 《方案》指出,到2020年6月,要实现全省所有县(市、区)县域医共体全覆盖。到2020年底,医共体所在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住院率达到85%左右,基层就诊率达到65%左右。 如何达成?《方案》指出,这次实施政府主导,整合资源的方式,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与县级公立医院“组团”。 全省医疗服务能力较强的54家三级甲等公立医院“组团式”紧密型帮扶78家县级公立医院,其中37家三甲综合医院帮扶57家县级人民医院,17家三甲中医院帮扶21家县级中医院。 要达到在2021年,78家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推动30家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与县级公立医院建设成为紧密型医联体。 统一医疗器械采购管理 县级政府主导建设县域医共体,整合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组建1-3个由县级公立医院牵头,若干家其他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站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成员单位的县域医共体。 在管理上,县域医共体由牵头医院院长负总责,建立由牵头医院和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的议事决策机制。 在财务管理方面也将统一:县域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财务实行单独设账、独立核算,由县域医共体统一管理。财政投入资金及时拨付县域医共体,按规定的资金用途安排使用。 对于医疗器械的管理上,《方案规定》将统一医疗器械管理,具体来看: 县域医共体设立唯一医疗器械采购账户,统一使用目录,实行医疗统一采购和配送、钱款统一进行支付。 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将支持以县域医共体为单位在药品采购平台自行议价,县域医共体各成员单位的制剂可在医共体内部流通使用。 这意味着医共体将集合成一个独立的采购组,与经销商谈判议价,以量换价。 器械耗材价格大调整 从全国来看,基层医疗资源的联合,就是由不同级别、类别医疗机构之间,通过纵向或横向医疗资源整合所形成的医疗机构联合组织。 自2016年底原国家卫计委印发《关于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来,医联体这一创新举措备受行业关注。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到,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有利于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目前,医联体主要有四种组织模式,即医联体(医疗联合体)、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 而医联体(即医疗联合体)的定义,则是城市开展医联体建设的主要模式。即:以1家三级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若干城市二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1+X”医联体,纵向整合医疗资源,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 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医联体内人、财、物统一管理模式,促使医联体成为目标一致的共同体。不具备条件的,可在医联体内以对口帮扶、技术支持为纽带形成松散型合作,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在部分医疗器械行业人看来,医联体是医院对耗材议价的一种新形式,医联体内的医院在耗材采购时话语权进一步扩大,以量换价,降低耗材采购价格。 医疗共同体,全国铺开 9月2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国卫基层函〔2019〕121号)。 内容指出,经各县(市、区,下同)自愿申请、地市级和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中医药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确定山西省、浙江省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省,567个县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不仅仅是县进行联合,城市同样如此。8月13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关于印发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 通知指出,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结合医疗资源需求与布局等因素,确定了118个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城市。(文末附名单) 县域市场,械企机会来了 医疗资源的连个,对于械企来说,将面对着如此大的市场。 今年上半年,国家卫健委最新政策发布,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新版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出炉,其中《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评价指南(2019年版)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评价指南(2019年版)》(以下简称《2019指南》)的文件,公布了全国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设备配置的标准和所需设备统计表。 《2019指南》中规定了设备指标:乡镇卫生院需配备下图中的90%以上的基本医疗设备,并要配备6种以上中医诊疗设备和康复设备,以及要拥有D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凝仪、十二导联心电图机、空气消毒机、麻醉机、胃镜、呼吸机等。 另外还需配备CT、急救型救护车、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等设备。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未来十年仍是发展黄金期 10月21日,由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医疗器械蓝皮书》中指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且未来十年仍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份名为《医疗器械蓝皮书: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19)》的报告,概括了中国医疗器械行业2018年总体发展情况。并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医疗器械市场。 蓝皮书指出,截至2018年,中国已发展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据工信部相关资料显示,2018年1~10月,规模以上医药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幅度为10.2%。过去多年医疗器械统计资料显示,医疗器械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药品工业增加值增加速度。 另据行业研究,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复合增长率持续保持在15%左右。上一年度,工信部数据显示行业增长率为14.45%。蓝皮书分析认为,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主营收入约为6380亿元,到2021~2022年,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主营收入将有望突破万亿元。 医疗器械行业的高速增长,离不开行业法治化环境的逐渐建立。蓝皮书指出,在政策方面,近年国家出台了鼓励医疗器械创新的系列政策;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制定出一系列鼓励创新医疗器械发展的文件,在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同时,更加重视医疗器械上市后的监管,保障公众用械安全有效。 同时,医保部门为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提出了一系列医保机制改革思路,按病种付费、诊断相关分类付费试点的大幕逐层拉开。蓝皮书提出,借鉴医药领域的改革成果,在大型医疗器械和医用高值耗材管理方面进行带量集中采购、采用“两票制”、贯彻“零差价”、探讨“结余留用,超支合理分担”的分配机制、实施医保支付价格等,成为未来“三医联动”改革重点。 此外,在人才培养方面,蓝皮书指出,中国从事医疗器械研发的人才队伍正不断发展壮大,一大批留学回国高端人才陆续加入骨干医疗器械公司,创新研发能力不断提高。 结合上述发展结果,蓝皮书认为,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医疗器械市场,医疗器械行业也将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蓝皮书分析:“未来十年,仍将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快速发展黄金时期。”

打开中招网APP查看更多信息
招标网首页 >

注册

客服电话400-633-1888
版权所有 © 2005-2025 招标网 zhaobiao.cn

该项目详情注册或登录后可继续操作查看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