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项目详情

2023年7月4日盐城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查公示

正文内容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以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意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年*月*日至****年*月**日(*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传真:****-********,E-MAIL:***********;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国行政许可法》,自公告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上述拟作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拟批复项目汇总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编制单位 建设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港**港区通用码头五期工程 *** ****港**港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师大环境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具体在*****河入**左岸****港**港区通用泊位区,建设*个*万吨级专业化散货泊位,设计年吞吐量***万吨,货种为煤炭。该煤炭码头主要为后方****港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提供配套服务,煤炭到港后,通过皮带机廊道输送至电厂,本项目不设置堆场。 主要环境影响及对策: (一)严格按照《报告书》确定的地点、性质、规模进行建设。优化工程设计,合理布局,实施高效环境管理,提高**合理配置水平。采用先进、安全的作业设备和作业方式,码头生产设备、装卸工艺、自动化水**生产管理水平须达国内同类码头先进水平。制定施工期环境保护手册,做到规范施工、文明施工。认真落实《报告书》提出的施工期间各项环境保护要求,采取必要措施,努力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二)加强生态保护工作。要从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合理制定施工计划,安排施工时间和进度、划定施工范围,优化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确保最大限度减少施工活动对鸟类、鱼类的影响。施工结束后应及时落实《报告书》提出的生态修复和补偿措施,减缓对工程所在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施工废水经处理达到《城*污水再生利用城*杂用水水质》(GB/T*****-****)相应标准后回用,生活污水用槽罐车运送至***新港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施工船舶生活污水、舱底油污水经有资质单位接收处理。营运期码头初期雨水、冲洗废水收集至码头平台集污池,引桥面初期雨水收集至后方陆域的沉淀池,近期通过槽罐车运输至一期码头工程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远期依托后方陆域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船舶生活污水、舱底油污水经有资质单位接收处理。 (四)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加强施工现场扬尘控制,采取设置围挡、遮盖、洒水等抑尘措施,严格控制物料装卸、运输、堆放等过程中的扬尘污染。加强施工机械、车辆、船舶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其在良好工况下工作。运营期要做好煤炭装卸作业环节的无组织排放控制,设置喷雾抑尘系统、码头定期洒水,采用封闭的皮带运输廊道,码头安装颗粒物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颗粒物排放情况。 (五)严格落实噪声防治措施。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期,优化施工布置,选用低噪声设备与工艺,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有关要求。运营期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降噪措施,加强对进出港船舶管理,确保厂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类标准。 (六)严格落实固体废物处置措施。按照“减量化、**化、无害化”原则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要求,落实各类固体废物的收集、处置和综合利用措施,实现固体废物全部综合利用或安全处置。施工期、运营期的疏浚土方外抛至****临时性海洋倾倒区,本项目在抛泥前应依法履行相关手续,确保总抛泥量不超过临时倾倒区允许的年最大倾倒量。施工期陆域产生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交由当地环卫处置,船舶生活垃圾由有资质单位收集处理,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安全处置。 (七)认真落实《报告书》提出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 (八)认真落实《报告书》提出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建立规范、高效的应急防控体系和制度,制定并完善项目应急预案。按照《报告书》及应急预案要求,做好各类事故风险的防控和管理工作,加强与当地政府、海事部门应急联动。配备必要的事故应急物资,定期开展事故环境风险应急演练,落实防范船舶溢油泄漏等措施,一旦发生溢油事故,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最大程度减轻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确保环境安全。项目依托后方陆域*座***立方米的事故应急池(兼作消防尾水池)。 (九)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确保工程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施工招标文件和施工合同中应明确环保条款和责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工程完工之后及时办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十)在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应定期发布环境信息,建立畅通的公众参与平台,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公众的沟通。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并及时回应和解决公众担忧的环境问题,切实维护公众合法环境权益。 公众参与情况:建设单位已按照相关要求开展了公众参与。

相关推荐

打开中招网APP查看更多信息
招标网首页 > 审批项目 >

注册

客服电话400-633-1888
版权所有 © 2005-2024 招标网 zhaobiao.cn

该项目详情注册或登录后可继续操作查看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