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项目详情

南昌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正文内容

  ****年,面对多轮疫情冲击、极端天气影响和国内外风险挑战增多的复杂局面,全*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保持昂扬的状态和务实的作风,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率先“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全面推进“一枢纽四中心”建设,经济发展实现企稳回升,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经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亿元,再上一个千亿台阶。主要经济指标中,全年GDP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海关出口值增长*.*%,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多年位居中部省会城*前列、全国省会城*第一方阵,全*经济运行整体稳健、发展韧性较强。具体表现为:产业转型步伐加快,移动智能终端、半导体照明产业集群加快壮大,VR产业发展升级加速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实现扩量提质;创新动能持续提升,年营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全年共有***家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双一号”工程深入实施,成功获批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全省首批营商环境试点城*,全年新增上云企业超过*.*万家,全*****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一网通办率分别提升至**.**%、**.**%;项目支撑有力有效,***个*重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亿元,超额完成全年计划任务,全年累计完成**个“胡子工程”项目攻坚销号;改革开放活力激发,*属国有企业由“*+*”整合重组为“*+*”,顺利开行全省首列“铁路快通”模式中欧班列,**区与丰樟高、鄱余万、奉靖永开展“一对一”结对**;城乡颜值增亮添色,全*空气质量连续五年达到二级标准,成功创建国际湿地城*、国家海绵城*建设示范城*、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粮食产量稳定在**亿斤以上;民生福祉日益改善,全*城镇新增就业*.*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万人,新增普惠性幼儿园**所、普惠性园位*****余个,**中小学**个、学位*.*万余个。 ****年全*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左右,同口径增长*.*%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左右;实际利用外资保持平稳发展;海关出口值实现促稳提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左右。 为实现****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稳字当头,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一是加大投资支撑。深入开展“项目为先、实干奋进”攻坚行动,超常规谋划、遴选、建设*重大重点项目,全力实现重大项目建设****个,总投资超*****亿元。抢抓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中长期贷款等持续投放发行的有利窗口期,利用好财政金融政策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强化项目谋划,建立重大项目储备库,为争资争项做足准备。推动项目加快开工建设,支持民间投资参与重大项目,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二是激发消费活力。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持续开展应季促消费系列活动,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鼓励汽车、家电、餐饮、商超百货等企业开展让利促销。着力打造品牌消费,开展品牌消费提质行动。推进商业街区改造提升,打造一批满足消费需求、带动区域发展、展示城*形象的高品质商业街区。 三是提振*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落实落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系列接续措施,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坚持“应享尽享”“早享快享”“免申即享”,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大惠企纾困帮扶力度,降低企业用工、用能、物流等成本,大力激发*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大力提振*场信心。 二、强化创新驱动,持续推动发展提质增效 一是强化创新平台体系建设。高标准推进中国(**)科学岛建设,全力打造全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大力支持全省首家复合半导体省实验室建设。加强新型研发机构绩效管理和考核,推动新型研发机构成效显现。推进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建设,引导我*龙头企业参与组建或加入科技创新联合体,支撑产业链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 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开展高新技术企业量质“双提升”行动,大力实施独角兽、瞪羚企业引育工程,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力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家,独角兽、瞪羚企业突破***家。持续推动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攻坚行动,推动年营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引导鼓励全*龙头企业、规模以**新技术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健全完善企业研发经费后补助政策,力争研发经费强度达到*.*%。 三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落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补助专项政策,依托**科技广场(**省技术交易*场),加强技术经纪人培训,加大科技成果线上线下交易力度,促进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在昌转移转化。推进与大院大所的科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等科技创新区域建设工作,共同推进长江中游城*群省会城*科技**。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力争“洪城科贷通”**银行超*家、放贷企业超**家。探索实施****模式,持续做好科技保险工作,为科技企业创新降低风险。 四是强化优质创新人才引育。全面推进“**万人才来昌留昌”行动计划,持续开展“百场校招”活动。积极做好各类人才计划的组织实施和人才项目的跟踪管理,高标准推进省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建设,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完善人才服务体系,营造尊才爱才良好氛围。 三、夯实产业支撑,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一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当好全省做优做强数字经济“领头羊”,打造中部有地位、全国有影响的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区。大力推动数字产业能级跃升,积极抢抓数字经济主攻赛道,壮大移动智能终端、LED、VR、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做强物联网、智能联网汽车产业,加快发展元宇宙等新赛道。稳步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通信网络设施建设,积极落实工信部“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推动分布式边缘算力机房建设,基本建成全面覆盖城*地区和有条件乡镇的“双千兆”网络基础设施。高标准规划建设未来科学城,持续推动百度飞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等项目建设。 二是全面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推进中国(**)中医药科创城江中药谷核心区和中国(**)现代医疗器械产业科创城建设,构建“大中药”产业链,推动医疗器械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转型。做大做强**航空科创城,推动中国商飞**生产制造中心提档升级,推进中国商飞**生产试飞中心建设,完善航空装备产业链。积极落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智能制造发展。大力发展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江铃及福特新品研发生产、江铃控股新车型生产线改造等项目建设。 三是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打造高品质服务业集聚发展中心,发展总部经济,引进大型央企、头部企业在昌设立子公司、结算中心,推进天猫、京东等线上企业在我*建立区域结算中心。加快建设全国性消费中心城*,实施商圈功能与品质提升工程,支持武商广场、江旅方舟等一批重大商业项目尽早营业,将八一广场商圈、华润万象城、万寿宫商圈打造成为省内外有影响的商业地标。加快建设区域金融中心,争创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打造会商旅文体、吃住行娱购深度融合的消费场景和示范项目,积极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高水平举办全*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加快实施重大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加快国家高A级景区增量提质,支持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一批旅游度假区、全域旅游示范区等旅游品牌。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国际陆港、智慧空港、东**物流园、西部物流园建设,全力申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 四、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一是全力推动营商环境迭代升级。持续优化升级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力争在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总体评分进入优秀档次,形成一批可供复制、借鉴的**经验,全力打造营商环境区域性标杆城*。全力推进审批提速,推动“六多合一”模式升级。严格落实*场准入“全国一张单”管理模式,优化企业跨区域迁移政策,推行破产预重整制度。建设完善“网上办事”支撑平台,持续推进四级体系平台升级,推动“一网通办”建设,不断提高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推动更多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采取“告知承诺”、“绿色通道”、“帮办代办”、“并联审批”、“一件事一次办”、“秒批秒办”等极简政务服务。激发*场主体活力,力争****年新增*场主体数量达**万户。 二是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出台《***碳达峰实施方案》《***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深化绿色金融改革,持续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引导金融**流向生态**型项目。持续深化河湖林长制改革,建设幸福河湖。深入推进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统筹力度,完善*与*区转移支付机制,深化预算绩效管理,不断创新资产盘活机制,实现资产长效管理。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撬动作用。抓好农业农村改革,盘活集体资产**,发展壮**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开展乡村治理试点建设,加快提升新时代乡村治理水平。 三是大力提升开放**水平。牢牢把握**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和争创**自贸区的重大战略机遇,全面参与长江中游城*群建设,深化省会城*交流**,在交通、金融、科技、公共服务等领域不断完善**体制,拓宽**广度和深度。全面抓好与**省七*战略**协议的落地生根。高标准、高水平办好****世界VR产业大会、中国航空产业大会暨**飞行大会等品牌展会。大力推进重大交通路网、轨道、机场、高铁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开通**至周边**城际公交,加快推进大****圈路网连通。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都*圈内异地使用,不断提升医院、教育、公共卫生等供给辐射能力,实现政务服务等跨城通办、联通互认。强化全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建链强链的旗舰型项目、补链扩链的配套型项目和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型项目,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个,其中“****”项目**个以上。 五、提升功能品质,切实提高城*综合能级 一是系统提升城*功能品质。科学有序推进“东进、南延、西拓、北融、中兴”战略,打造全国城*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全国卫生城*创建成果,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城*功能与品质再提升**大行动。推进全*城*环境综合整治八大行动,着重解决影响*容*貌的突出问题。扎实开展***个老旧小区改造,统筹推进老旧燃气管道、空中网线等改造,持续开展通道沿线及铁路沿线环境、窨井盖、围墙围挡、裸土绿化等专项整治,加快补齐公共停车设施短板,推进智慧化公厕平台建设,打造洁净舒适的城*生活空间。扎实开展“中国快递示范城*”创建工作,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用邮需求。 二是优化升级城*基础设施。推进交通强*建设,加快推进洪州大桥、**大桥、西二环、G***境内改道工程,地铁*号线北延和东延、*号线东延,昌北机场三期扩建,昌九高铁、昌景黄高铁、横港站(**南站)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常岳昌、武咸昌和昌厦铁路,东二环、北二环等项目。推出*域名胜风景区定制旅游线路,开通“红色旅游”专线。巩固全*建制村通车成果,推进城乡客运服务均等化。大力深化“胡子工程”攻坚,推进“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专项行动。 三是大力推动城乡深度融合。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战略,大力发展都*现代农业,加大休闲农业、民宿经济及花展节庆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力度,推介一批休闲农业精品线路。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坚决完成***万亩粮食播面和**亿斤粮食总产任务,抓好**万亩以上油菜种植。深入实施农业农村“两整治一提升”行动,大力推进一批乡村**示范村和共同**样板村建设。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引导城乡人口有序流动,探索农业多种人才培养和引进方式,推动返乡入乡创业。持续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等改革。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助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六、聚焦绿色转型,打造美***“**样板” 一是扎实推进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深入打好新一轮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城*体检评估机制,深入实施城*更新行动,加快补齐污水管网、生活垃圾、医废危废等基础设施短板,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向镇村延伸。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行动,坚决落实重点水域禁捕退捕要求,严厉打击非法采砂、非法捕捞、破坏野生动植物**等行为,深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深化国际湿地城*、国家海绵城*创建成果,持续推进**区-***、***-***等跨*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持续抓好中央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警示片反馈问题整改,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治理片区污水系统整治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 二是加快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全域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不断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深入推进生态产品产业化利用。大力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生态旅游示范区、梅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快梅岭索道项目建设。深挖红色、古色文化底蕴,打造**红色旅游新地标。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深入推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创建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 三是统筹做好“双碳”工作。谋划实施一批有利于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项目,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稳妥有序开展重点园区、重点企业碳达峰试点。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确保能源安全。准确把握能耗双控政策要求,既强化能耗强度刚性约束,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又加强统筹施策,全力保障优质项目用能需求。加强节能监察体系建设,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开展重点工业企业能效对标行动。有序推进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省级碳达峰试点*区建设,力争实现省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全覆盖。 七、兜牢民生底线,确保发展成果共建共享 一是稳定高质量就业供给。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强化大龄劳动者就业帮扶和权益保护,持续开展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健全灵活就业用工和劳动保障政策。持续推动普惠性企业稳岗返还、创业担保贷款、政府性补贴职业技能培训申请等政策落地生效。聚焦重点群体,强化对未就业毕业生的精准帮扶,做好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托底保障,优先保障脱贫劳**就业,多措并举支持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二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开展“无感”认证,扩大范围至工伤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领域。有序推动被征地农民参保,确保被征地农民参保工作尽早见效。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缴费费率政策和缓缴社会保险费工作,有效降低企业负担。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深化“双减”工作,打造**素质教育平台,加快职业教育布局,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推进标准化幼儿园建设,全*标准化幼儿园建设达标率达到**%以上。推进*-*岁婴幼儿照护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全*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个。落实优化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稳妥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加快推进*人民医院、*第一医院***院区、*洪都中医院二期工程、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瑶湖分院、省皮肤病专科医院**项目建设。加强价格监测,持续做好平价商店常态化稳价**,保障我*重要民生商品*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三是强化城*文化建设。实施城*品牌提升计划,拓展城*宣传投放渠道,提升“天下英雄城”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推进“孺子书房”(二期)项目建设,打造**家“孺子书房”。依托*公共图书馆联盟、文化馆联盟,构建高品质“**分钟洪城阅读圈”,常态化开展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非遗传承等系列**活动,做优城乡一体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举办一批艺术作品邀请展,创排一批**采茶小戏,推动**文艺作品量质齐升,增强文艺创作展演实力。加快推进*博物馆新馆维修改造、**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陈展提升项目,推动陆军博物馆落户**。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建设,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培育一批乡村、社区博物馆。

相关推荐

打开中招网APP查看更多信息
招标网首页 > 审批项目 >

注册

客服电话400-633-1888
版权所有 © 2005-2024 招标网 zhaobiao.cn

该项目详情注册或登录后可继续操作查看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