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项目详情

文山州生态环境局关于砚山末站-云南绿色铝创新产业园区天然气专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查情况的公示

正文内容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州生态环境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年*月**日-****年*月**日(*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州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受理窗口) 通信地址:*****路**号**州生态环境局 邮编:******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末站-**绿色铝创新产业园区天然气专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项目名称:**末站-**绿色铝创新产业园区天然气专线项目 建设单位:**金池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省**州***江那镇、干河乡,K*+***至K**+***工程段位于**州***江那镇,K**+***至K**+***工程段位于**州***干河彝族乡。 建设性质:** 工程占地:规划用地面积为**.**hm*,其中永久占地*.**hm*,临时占地**.**hm* 主要建设内容:工程为天然气输送工程,建设内容为输气管道及阴极保护防腐的建设。管线平面投影长度约**.*km,实际总长度约**km,管径D***.*×*.*mm,采用L***M直缝高频电阻焊钢管,管道设计压力为*.*MPa,管道设计输气能力为*.**×***m*/a。项目不进行站场及阀室的建设,后期预留*个用气分输阀井,包括子马小寨预留和俊岭项目园区预留,均设置DN***预留分支阀。 一、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和防治措施 (一)环境敏感区 *.生态保护红线 ①项目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基本情况 根据***自然**局****年**月**日出具的“关于**末站-**绿色铝创新产业园区天然气专线项目线路路径走向的意见”:项目占用***生态红线*.****公顷。项目占用生态保护红线的占用类型为:珠江上游及滇东南喀斯特地带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 ②项目占用生态保护红线不可避让性 本工程是《**绿色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年**月)》的“一横一环四纵”中的“一环”南环线(**—**—普洱—**—**)规划项目中重要分支。项目的建设将成为**州***气源保障的重要渠道之一,对深化**州天然气的利用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前期,已通过工程可行性方案论证及多方案比选,优化临时用地选址方案设计,最大限度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尽可能减少占用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但因工程特殊性,周边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密集,经过比选论证,难以避让生态保护红线。 环评分析,项目为天然气管线工程,工程建设与《**省生态保护红线》不冲突。本项目已取得《***人民政府关于**末站-**绿色铝创新产业园区天然气专线项目临时用地占用生态保护红线不可避让性论证意见的批复》(砚政复〔****〕***号)。项目占用生态保护红线符合《自然**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试行)》(自然资发〔****〕***号)、《**省自然**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工作的通知》(云自然资〔****〕**号)、《**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文政发〔****〕**号)等文件要求及自然**部相关规定。环评提出,在下一阶段施工过程中,管道*m范围内林地,禁止种植深根植物,采用灌草结合的方式进行恢复,尽量选择水土保持功能较好的灌草种类进行恢复。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培训,加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规范施工行为,禁止砍伐树木,禁止携带或采用外来物种,禁止非法捕猎野生动物。 *.公益林及基本农田 工程临时占用国家级二级公益林地面积*.****公顷,省级公益林地面积*.****公顷,占项目涉及区公益林面积的比例极小,不会破坏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且都是临时占用,不会降低区域林业生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及生态功能,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于沿线区域公益林的影响很小。建设单位已按林业部门管理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对区域内生态公益林采取补偿措施以降低影响。 管道临时占用的基本农田面积为*.****公顷,建设单位已按基本农田保护和管理的相关要求做好基本农田补偿和保护工作。 *.水源保护区 ①项目穿越水源保护区基本情况 管线工程K*+***至K*+***、K*+***至K*+***工程段穿越回龙水库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共计穿越长度***m。 ②项目穿越水源保护区绕行可行性 若尽可能的避让二级保护区和减少穿越二级保护区的长度,需将线路走向向东侧调整,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管线走向东侧调整势必穿越密集的居民区,二是交通依托性较差,需修建临时道路。三是管线长度较长,占地较大且穿越林地较多,生态损害较大。综合考虑项目设计选线更为合理,工程将不可避免的穿越回龙水库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 本项目已取得***水务局关于项目涉及回龙水库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的意见,原则同意项目线路穿越回龙水库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项目穿越回龙水库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符合《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年修正版)等文件要求。环评提出,在下一阶段施工过程中,工程沿线不设施工营地、弃渣场。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依托周边已有设施处理达标后排放,不会对饮用水源保护区造成不良影响。施工废水主要回用于场地洒水;管道全线闭气试压不产生试压废水,因而,不会对饮用水源保护区造成影响。 (二)植物植被 *.施工期 本工程施工总占地面积为**.**hm*,受本工程占地影响的自然植被主要为暖温性针叶林、稀树灌木草丛、暖性石灰岩灌丛;人工植被主要为旱地、水田、人工林。已建工程区以农田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其次才是自然植被,未发现狭域特有种分布,不会改变该地区现有植物区系组成。项目施工占用较多的暖温性针叶林受人为活动影响大,群落以**松群落为主,群落生物多样性不高,为当地人为干扰强烈区域常见种、广布种,因此,本工程占地施工对该类植被的影响很小。人工植被群落组成和生长主要受人类的干扰控制,基本失去了自然植被的特征,生态功能较低,受破坏后可通过人工措施恢复,因此,本工程占地对区域内的人工植被影响较小。评价区分布有*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金荞麦,不在项目占地范围内,植株距工程占地区较远,根据调查,目前生长良好,没有受到施工建设的影响。评价范围内*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银花素馨(EN)、毛胶薯蓣(EN)、短梗乌饭(VU)、滇南石豆兰(VU)均不在项目占地范围内,项目施工没有对珍稀濒危植物造成不利影响,项目区均不涉及银花素馨、毛胶薯蓣、短梗乌饭、滇南石豆兰的重要生境,项目施工不会对*种重要物种生境造成重大影响。评价区分布记录到 *种**特有植物,倒卵叶枇杷、滇南羊蹄甲、短梗乌饭、银花素馨、光素馨、**石胆草、狭叶香茶菜、尾穗薹草等,这些**特有植物不仅出现在项目区内,评价区的其他区域还有较多分布,数量较多,已建工程影响到的只是植物种群的小部分个体,不会对这些植物种群规模及分布格局造成显著影响,更不会造成这些植物在评价区消失,总体影响较小。 *.运营期 运行期管道所经地区地表植被、农作物生长逐渐恢复正常。管道沿线的植被破坏具有暂时性,随施工完成而终止。根据管线所经地区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分析,施工结束后,周围植物渐次侵入,开始恢复演替过程。要加快恢复植被覆盖,可采用人工植树种草的措施,加快恢复进程,*~*年恢复草本植被,*~*年恢复灌木植被。 (三)野生动物 *.施工期 施工人员活动的干扰以及施工机械噪声干扰的影响迫使陆栖脊椎动物迁出受干扰区域,以避让相应的干扰,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影响已消除,部分陆栖脊椎动物逐渐回迁。根据该区域陆栖脊椎野生动物的调查结果,已建工程评价区自然植被分布少,陆生野生脊椎动物中两栖爬行类、兽类种类较少,以鸟类为主,迁移能力较强,两栖类、爬行类及哺乳类的物种均具有一定的迁移能力,且该区域的陆栖脊椎野生动物的分布区较为广泛。所以,在项目施工期间,陆栖脊椎动物对于这一类型的干扰能够主动避让,项目施工未对该区域的陆栖脊椎野生动物多样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施工期涉水工程对鱼类会有所干扰,但影响相对较小;河道内的鱼类种类和种群数量不多,均属当地常见鱼类,无珍稀濒危保护鱼类,不涉及鱼类三场及洄游通道,由于施工期较短,由此造成的影响持续时间较短,且该段河流水体交换较快。工程施工结束后,随着回龙水库和路德水库丰收水闸放水调度,水量增加,这些短暂的扰动影响已经消失,被扰动区域的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和鱼类等水生生物群落结构逐渐得到恢复,调查到的底栖动物和水生植物均为广布种,工程完工后经现状调查,施工期对鱼类的栖息产生的不利影响,逐渐消退至完全消失。 *.运营期 营运期管道工程完工后,随着植被的恢复、施工影响的消失,动物的生存环境得以复原,部分暂时离开的动物将回到原来的栖息地,由管道施工造成的对动物活动的影响逐渐消失。由于站场产生的噪声较小,且距周围野生动物栖息地较远,因此,不会对野生动物的活动产生影响。 (四)地表水环境 *.施工期 ①已建工程:施工期对穿越河流采取开挖方式穿越,施工一般选择在非汛期进行,将对河流水质产生短期影响,主要是使河水中泥沙含量显著增加。但这种影响是局部的,在河水流过一段距离后,由于泥沙的重新沉积会使河水的水质恢复到原有状况,施工过后,原有河床形态得到恢复,不会对水体功能和水质产生明显影响。施工管理人员就近租用民房,施工期生活污水利用现有村庄的污水处理系统处理。高速公路及七乡大道顶管穿越施工产生的废弃泥浆设置泥浆池收集,施工完成后进行填埋处置。试压废水统一排放至线路终点**绿色铝创新产业园区经沉淀后全部回用于洒水降尘,不排入外环境,采取以上措施后对地表水环境影响小。 ②下阶段施工:生活污水:管线施工人员主要为附近的居民,施工人员自行回家食宿,厕所依托周边村庄公厕;施工管理人员就近租用民房,施工期生活污水利用现有村庄的污水处理系统处理。雨季淋滤水:项目施工期遇到下大雨,雨水形成地表径流冲刷浮土形成的淋滤水,会携带大量泥沙、水泥、油类及其他地表固体污染物。项目当地为无明显侵蚀区域,下阶段场地区域面积较小,地表径流产生的面源污染很小。项目表土进行遮盖,可防止雨季地表冲刷流入外部水体。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运营期 运营期项目管线巡视人员从**绿色铝创新产业园区分输站工作人员中抽调,不新增人员,无生活污水产生。管道输气是在常温密闭的条件下输送,无生产废水产生,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五)地下水 *.施工期 项目所在区域已建成自来水供水管网,采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通过自来水输水管网送到用户,周边村庄水井均为闲置,地下水不作为当地居民的生活饮用水供水水源,已建工程没有对地下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运营期 运行期正常工况下,由于输气管线是全封闭系统,管道防腐设计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采用外防腐层和牺牲阳极法的联合保护方案对管道进行保护,输送的天然气不会与穿越的地下水发生联系,对地下水水质无不良影响。非正常工况下,若发生天然气泄漏(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的管道破损),天然气将通过土壤孔隙逸出,即使是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管道出现渗漏时,天然气不溶于水,也会从水中逸出进入包气带土壤,再从土壤孔隙逸出进入大气,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很小。 (六)环境空气 *.施工期 ①已建工程: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包括施工扬尘、爆破粉尘、施工机械设备产生的废气、焊接烟尘等。项目施工现场进行合理化管理,设置防尘屏障,统一堆放材料,大风天停止作业。开挖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采取洒水降尘定期对作业和土堆洒水等措施控制施工扬尘。K*+***至K*+***工程段爆破采用松动爆破法进行作业,用水炮泥进行水封爆破,降低了粉尘浓度,在加强管理的情况下,对局部地区的环境影响较轻。加强对施工机械、车辆维修保养,禁止以柴油为燃料的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施工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达标油;管道焊接组装采用分段焊接、分段组装的方式。 ②下阶段施工:下阶段施工扬尘主要来自标志桩和警示牌深度坑开挖和挡土墙基槽开挖施工作业,对局部范围内的空气质量会有影响,会增加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浓度。施工单位必须采取抑尘措施,禁止大风天气作业,对施工场地进行洒水抑尘,减少二次扬尘。施工期在邻近周边***m范围内敏感点施工时加强洒水抑尘,施工车辆在经过村庄时均要求减速慢行,对周边环境影响小。施工机械废气和汽车尾气主要来源于运输车辆及挖掘机施工时产生的废气,其中的污染物主要有SO*、NOx、CO、碳氢化合物(HC)等污染物,本项目为线性工程,施工区较多且分散,具体每个单项工程的排放量很小,且施工场地开阔,污染物扩散能力强,污染物浓度下降较快。因此,施工期机械尾气不会对大气环境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运营期 项目运行期间,由于管线采取密闭运输,正常情况下不产生废气,不会对周围大气环境产生影响。项目非正常工况下,系统超压时将排放一定量的天然气。超压排放的天然气依托**绿色铝创新产业园区分输站放散管排散系统排放,对周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较小。 (七)声环境 *.施工期 ①已建工程:施工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由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造成。在加大声源治理力度,选择低噪声施工机械;合理布局施工现场;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在距居民区较近地段施工时,避免夜间作业;加强对施工期噪声的监督管理,将施工期噪声影响降至最低。 ②下阶段施工:项目周边敏感目标路德村的昼间噪声叠加值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类标准限值要求,包包寨的昼间噪声叠加值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类标准限值要求。本次环评要求:夜间(**点至次日*点)禁止施工,施工场地紧临路德村和包包寨地段采用移动式围挡施工。项目夜间不进行施工,对居民的夜间休息基本不产生影响。项目建设周期较短,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长期影响,随着施工结束,施工噪声污染将随之消失。 *.运营期 项目运营期间,天然气输气管道采用埋地敷设,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噪声污染,运输天然气过程产生的气流噪声经管道隔声及土壤吸声后几乎消声,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八)固体废物 *.施工期 ①已建工程: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开挖土石方、施工弃渣、废弃泥浆、焊接废物、废包装物及少量生活垃圾。施工期开挖土石方全部回填利用,土石方通过项目内部调用平衡,无弃渣产生;施工废料及时收集委托当地环卫部门有偿清运;清管废渣其中可再生利用的部分回收出售给废品站,无法回收利用的已由建设单位统一清运至城建部门指定地点堆存处理;废弃泥浆经固化处理后就地埋入防渗的泥浆池中;施工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委托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施工期固体废物均能得到妥善处置,对环境影响较小。 ②下阶段施工:项目下阶段基槽开挖产生土石方约*万m*,土石方回填*万m*,开挖土石方全部回填利用,土石方通过项目内部调用平衡,无弃渣产生。施工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委托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运营期 项目运营期间,天然气输气管道采用埋地敷设,在正常运行过程中输气管道不会产生固体废物。运营期不设置工作人员,项目管线巡视人员从**绿色铝创新产业园区分输站工作人员中抽调,不新增人员,所以无生活垃圾产生。管道运营期间产生的清管废渣交由废金属回收单位处置,对周边环境影响小。 (九)“三场”设置 推荐线路不设置砂石料场、表土堆场和弃渣场,项目共设置穿越施工场地**处、堆管场*个、施工便道*.**km(其中改扩建*.**km,***.**km)。 穿越施工场地区和管材堆场选址均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和公益林,环评分析认为**处穿越施工场地和*个堆管场选址合理。环评提出生态红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内,下阶段施工严禁设置施工便道等。 (九)环境风险 本工程的环境风险潜势为Ⅱ,因此环境风险评价的评价等级为三级,考虑到本工程输送介质不溶于水,因此仅对大气环境风险进行定性分析。本工程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为管道沿线两侧****m范围。 本工程发生事故的类型为管道发生针孔泄漏、穿孔泄漏或破裂,在发生事故后,均会发生天然气的释放,在天然气未被点燃的情况下,由于天然气中主要成分甲烷的密度远小于空气,因此释放的天然气会向高空大气环境逸散,一般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如释放的天然气被点燃,则其次生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会向周边大气环境扩散,从而对周边居民产生不利影响。设计阶段采取路由优化、选取合适的工艺设计、采用SCADA自动控制系统等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环评提出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救援机构。通过采取保护措施,可在最大限度上减轻事故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十)环境保护措施一览表 针对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了以下主要措施: 一、施工期(下阶段) 生态环境 (*)管道施工范围的林地、园地,管道*m范围外,按原用地类型进行恢复,恢复过程中采取乔灌草结合的方式,尽快恢复林地水源涵养功能。管道*m范围内林地,禁止种植深根植物,采用草地及潜根灌木进行恢复,尽量选择水源涵养效果较好的小灌木种类和草籽进行恢复;生态恢复采用当地植物物种进行,禁止采用外来物种,防止生物入侵风险; (*)对下阶段施工人员进行环保培训,加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规范施工行为,避免不必要的污染环节,禁止在保护区范围内排放生活污水或者丢弃生活垃圾; (*)对植被恢复较慢并可能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地段,应配合采取工程措施,主体工程布设防护主要为截水墙,截水墙墙高*.*m~*.*m,顶宽*.**m,底宽*.*m~*.**m,采用草袋码砌的结构形式,共布设草袋素土截水墙****.*m*。 (*)在项目施工结束后,按照设计进行表土覆盖,依据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要求,拟复垦旱地覆土厚度为*.*m,拟复垦有林地覆土厚度为*.*m,进行表土覆土工程。 (*)在土地平整过程中通过人机配合对大块石、岩块进行捡拾,实施土地平整,满足土地复垦的初步立地条件。复垦为耕地的区域,水田平整后地面坡度不超过*°;旱地平整后地面坡度不超过**°;复垦为林地的区域,平整后地面坡度不超过**°。 (*)为了恢复土地(尤其是耕地)的使用功能,待施工结束后需对复垦为耕地的区域进行翻耕,翻耕深度**cm。恢复其土壤结构,以保证正常种植。 地表水环境 (*)管线施工人员租住于附近村庄,所产生的生活污水依托现有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不外排。 (*)下阶段施工期间,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培训,加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规范施工行为,避免不必要的污染环节,禁止在河道内排放生活污水或者丢弃生活垃圾。 (*)针对施工结束的河流、沟渠穿越段及时选用过水面水工保护形式对管道加以保护。 (*)针对K*+***、K*+***、K*+***、K*+***等工程段,汇水面下游(管线来水面一侧)设置浆砌石截水墙进行管线保护,防止水土流失。 (*)施工机械加油应采取防跑冒滴漏措施。机械设备若有漏油现象要及时清理散落油品,防止泄漏进入地下水含水层。 (*)应尽快恢复公革河和南利河施工段河床地貌。 声环境 下阶段施工限定施工作业时间,夜间(**点至次日*点)禁止施工,施工场地紧临路德村和包包寨地段采用移动式围挡施工。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检查,实施规范化管理,对发现的违章施工现象和群众投诉及时进行查处,同时积极做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策的宣传教育,加强与施工单位的协调,做到文明施工。 环境空气 (*)施工场地在非雨天场地干燥时适量洒水,保持施工区土壤水分。洒水频次由现场监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施工场地清理阶段,做到先洒水,后清扫,防止扬尘产生。 (*)加强对已建未完工,还未植被恢复区域的洒水降尘,以进一步降低扬尘影响。 (*)施工结束时及时清理施工场地,及时对施工占用场地恢复植被,减少地面裸露的时间。对施工场地及时进行清理,恢复临时占地原有使用功能。 (*)施工具体措施需满足本工程沿线《**州建设工程工地扬尘管理措施》(****年 **月*日)相关要求。 固废 (*)项目开挖土石方全部回填利用,土石方通过项目内部调用平衡,无弃渣产生。 (*)施工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委托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二、运营期 生态环境 (*)投入一定经费对工程涉及的地段进行人工植树造林,对管道沿线坡度较缓的群落实施封山育林,促进植被恢复。对较陡的边坡采用建围栏及其他工程措施进行特殊管护以促进其尽快恢复。 (*)根据《中华人民**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的规定:在管道线路中心线两侧各五米地域范围内,禁止种植乔木、灌木、藤类、芦苇、竹子或者其他根系深达管道埋设部位可能损坏管道防腐层的深根植物。项目施工结束后,施工便道临时占地两侧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可播撒草籽,种植小灌木等。 (*)在山体易滑坡的地方,种植一些根系发达的树种或者建好防护坡,以防止因为施工道路的修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管道沿线和新修路段采用加密绿化带,防止灯光和噪声对动物的不利影响,恢复自然景观,有利于动物适应新的生境。 (*)拆除各种临时设施,清除碎石、砖块、施工残留物等影响植物生长和影响美观的杂物,恢复斑块间的连通性,以有利于生物的迁移。 (*)在项目区内特别是在林地区域内设置告示牌和警告牌,宣传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生态环境,加强公众的野生动物保护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教育。 (*)加强对项目区内的生态保护,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执法。 (*)管道建成投入使用后,加大林地段的巡线力度,尽量避免发生林区火灾,同时制定切实有效的施工期和运营期防火应急预案,在火灾发生时尽量减轻对林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地表水环境 项目管线巡视人员从**绿色铝创新产业园区分输站工作人员中抽调,不新增人员,无生活污水产生。管道输气是在常温密闭的条件下输送,无生产废水产生。 地下水环境 (*)管道投产前按要求试压、检查焊缝质量,以保证施工质量; (*)对管道采取防腐措施和定期防腐检测。运行过程中,定期发送检测球,对管道壁厚及焊缝的情况进行监测,尽早发现管线存在问题; (*)做好预防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工作,加强与水文气象、地震部门的信息沟通,制定有关应对措施; (*)加强对岗位操作人员的教育培训; (*)在管道中心线两侧各***m范围内严禁进行爆破作业。 声环境 项目管道埋设于地下,运输天然气过程产生的气流噪声经管道隔声及土壤吸声后几乎消声,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环境空气 (*)采用合理的输气工艺,选用优质材料,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在设计时充分考虑抗震,保证正常生产无泄漏。 (*)采用密闭输气和管道泄漏自动检测工艺,优化运行,减少天然气放空量和消耗。 (*)对管线阀门每*个月检测一次,法兰及其他连接件、其他密封设备每*月检测一次,对于天然气流经的初次开工开始运转的设备和管线组件在开工后**日内对其进行第一次检测。发现泄漏(检测值≥****μmol/mol)应进行修复,直至低于限值。 固废 项目运营期间,天然气输气管道采用埋地敷设,在正常运行过程中输气管道不会产生固体废物。 运营期不设置工作人员,项目管线巡视人员从**绿色铝创新产业园区分输站工作人员中抽调,不新增人员,所以无生活垃圾产生,不会对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管道运营期间产生的清管废渣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定期收集清运并集中处理,氧化铁粉末交由废金属回收单位处置,项目清管作业依托**绿色铝创新产业园区分输站进行。 回龙水库水源保护区 (*)采用加强级三层PE外防腐层+强制电流阴极保护联合保护的方案对管道进行保护。 (*)增加水源地路段对管道壁厚的测量频次(每年一次),对管壁减薄的管段及时更换,避免爆管事故发生。 (*)加密地面标识。管道建成后,管道上方设计加密桩、转角桩、警示牌等管道标识,警示作用,避免第三方破坏。 (*)强化监控手段。采取国内外最先进的、自动化程度高的管线检漏、报警和自控系统,达到实时监控、准确及时报警和定位、快速处理泄漏事故,将事故发生和持续时间控制在最短范围内,避免或将其造成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更加严格执行各类输油管道安全营运规程和规范,清管、防腐、自控系统、安全阀、截断阀等设备、设施、系统、构件的检查、测试和更换频率要高于一般管道段,以保证其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做好预防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工作,加强与水文气象、地震部门的信息沟通,制定有关应对措施。 (*)可安排一巡线员,加大水源保护区巡线须率,提高巡线的有效性;每天三遍检查管道施工带,查看地表情况,并关注在此地带的人员活动情况,发现对管道安全有影响的行为,应及时制止、采取相应措施并向上级报告。 (*)设立管道安全防护带内禁止挖沟、取土、开山采石、采矿盖房、建打谷场、蔬菜大棚、饲养场、猪圈等其它构筑物,禁止种植果树(林)及其他根深作物、打桩、堆放大宗物资及其他影响管道巡线和管道维护的物体. (*)管道运行期间管道公司、抢修单位和地方政府环境应急部门密切配合,做好泄漏控制准备工作,若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应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将事故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环境风险 (*)严格控制输送天然气的气质,定期清管,排除管内的积水和污物,以减轻管道内腐蚀。 (*)定期进行管道壁厚的测量,对严重减薄的管段,及时维修更换,避免爆管事故的发生。 (*)每半年检查管道安全保护系统(如安全阀、放空系统等),使管道在超压时能够得到安全处理,使危害影响范围减小到最低程度。 (*)在管道系统投产运行前,应制订出供正常、异常或紧急状态下的操作手册和维修手册,并对操作、维修人员进行培训,持证上岗,避免因严重操作失误而造成事故。 (*)在公路、河流穿越点和成品油管道交叉点的标志不仅清楚、明确,并且其设置应能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均可看清。 (*)加大巡线频率,提高巡线的有效性;建立有效的通报系统,此系统最基本要求为运转时间、记录保存、通报方法、重要的是通报的及时性和接到通报后的回应。保证各巡线人员的通讯设备状态良好,发生事故时及时通知并停止输气。 (*)建设单位应向沿线群众进行有关管道设施安全保护的宣传教育,合理安排宣教频次,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防止公众对管道有意或无意的破坏,并随时协助通报沿线有关挖掘作业或意外事故。 (*)在运行期,建设单位应加强与当地相关规划管理的沟通,协助规划部门做好管道周边的规划。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要求执行。 四、公众参与 项目于****年*月*日在*********人民政府网站上进行第一次网络公示。在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完成后,于****年**月**日在项目所在地秀源社区、郊址社区、路德村委会、碧云村委会、布标村、脚侧竜村、小克底村、新寨村进行了现场公示、****年**月**日在***人民政府网站上公示、****年**月**日、**月**日两次在“民族时报”进行了报纸公示,公示时间均为****年**月**日~****年**月**日。征求意见稿的三种公示方式公示时间均满足不少于**个工作日的要求。上述公示期间,均未收到反馈意见。《报告书》按照要求编制了公众参与说明。建设单位采用问卷的形式对周边企业及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周边人员及单位均支持本项目建设,无反对意见。 五、评估结论 (一)《报告书》编制质量 《报告书》按环评相关技术导则编制,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较清楚,环境现状调查资料较详实,总体符合项目区的特点,环境影响预测分析和评价结论基本可信。 (二)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 项目已取得《**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末站-**绿色铝创新产业园区天然气专线项目核准的批复》(文发改基础〔****〕***号),项目代码:****-******-**-**-******。**末站-**绿色铝创新产业园区天然气专线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合理;本工程建设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环境敏感区。项目管线建设临时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生态红线、天然林和回龙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级保护区,项目建成后对临时用地进行复耕复垦、绿化,不改变其土地的使用性质。 工程在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同时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在采取各种减缓环境影响和降低环境风险的措施后,其影响和风险是可以接受的。经对工程运行后各项环境要素的分析评价,各污染物排放指标能够达到排放标准,不会改变当地的环境功能。 因此,建设单位在严格遵守“三同时”管理制度,加强生产管理和环境管理,防止污染事故的发生,完成各项报建手续,严格按有关法律法规及本评价所提出的要求落实污染防治措施,从环境保护角度看,本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州生态环境局 ****年*月**日

相关推荐

打开中招网APP查看更多信息
招标网首页 > 审批项目 >

注册

客服电话400-633-1888
版权所有 © 2005-2024 招标网 zhaobiao.cn

该项目详情注册或登录后可继续操作查看

登录